提问:adminn

(CFP 供图)
近年来,由互联网浪潮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席卷了消费品销售领域后,开始波及位于后端的化工行业。行业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营销模式和供应链,受到强烈冲击。无论是化工贸易商还是生产商,都已感到了日渐显现的压力。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很多石化企业都想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转型发展,但缺少思路。对此,业内专家对如何从传统的生产型思维转换到新的互联网思维,以及企业如何建立新的贸易交互供应链、服务渠道等提出了诸多建议。
改变旧理念 以互联网思维去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商平台在工业领域应用和渗透,石化行业传统的贸易方式受到新业态、新技术的强烈冲击。一个石化企业如果时至今日还没有“联电触网”那就真的是过时了。但到底要怎样做才算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不是每一位化工企业的老总都有着清晰的思路。
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改变着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被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具有独特产品特性的化工行业来说,这样的改变似乎并不那么容易。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给互联网在这个领域的渗透筑起了一道高高的门槛。
而要逾越这道门槛首先要改变的是人的思维模式,如何从传统的生产型思维转换到新的互联网思维,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互联网其实只是一个工具,最终是要为人所用。而如何让它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关键还要看管理者和企业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
“当传统行业在向‘互联网+’转型时,遇到的困难有两点:第一点是人们在传统行业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看似优势的东西,在发掘新的商业机会的时候反而成了负担,这是思维惯性;第二点,如果你发现了新的商业机会,比传统业务的空间要大很多,你们愿意舍弃传统业务模式实现自我革命吗?肯定很难。”艾特克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夏一席话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林科也表达了相同的见解:“我国的石化产业在许多方面其实并不落后,落后的不是产业本身,而是人的思想。作为一个企业家,你要了解互联网,要有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要和年轻人做朋友,要有一颗年轻的心。只要在思想上跟上了时代的潮流,认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了解这种手段可能让你所有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你就会去推崇它,就会去追求它。‘互联网+’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让企业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思维方式。企业家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要跟上世界变化的时代步伐。”
正如林科所言,与会的多数专家都认为,化工行业要想拥抱互联网,最重要的是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能否用互联网的思维来重新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营销战略,才是企业在面对变革和挑战时最先要突破的藩篱。
到底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在信达证券能源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曹寅看来,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从卖方为主的市场转向买方为主的市场。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实现了全融合、零距离,消除中间环节,上下游可以直接对接,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第一时间为生产者所了解。未来,分布式、定制化的大批量生产才是“工业4.0”的精髓所在,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而且,生产商为用户所提供的将不仅仅限于产品本身,还包括服务和模式以及消费体验。
王晓夏还提到:“谈到商业模式创新,什么是创新?在我看来,不存在创新这个概念,如果你永远贴着用户的需求走,就没有所谓的创新;如果你的企业有完整的架构,也不存在创新的问题。可惜中国企业很多都没有,我们的企业既没有战略规划的部门,也没有风控部门,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车间。
“解决这些难题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变了,你的组织架构才会变,管理模式会变,你找的人也会变。这么多变化对于一个已经有存量的企业来说,冲击和风险其实都挺大的。”王晓夏坦言。